秋天的”氣”息~讓連香樹告訴你

秋天的”氣”息~讓連香樹告訴你

文/圖:劉惠美

秋季的北美被楓樹、銀杏、鵝掌楸、連香樹、白蠟樹、懸鈴木…等各種落葉喬木的多姿多采妝點得分外亮麗與充滿詩意。當賞秋者正享受著沐浴於秋葉繽紛的視覺饗宴時,還會不時品味到秋天的嗅覺饗宴。在溫哥華的秋天,人們常常可以聞到來自一種特殊樹種的清甜焦糖香氣,引人神清氣爽。這種喬木的中文名稱為連香樹,以其香氣散發百尺可聞之故。

它的英文及日文皆叫Katsura,因是由歐美植物獵人在日本第一回發現;它的學名為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old & Zucc。其原產地廣泛分布於日本、中國大陸的山西西南部、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及四川等地區。 連香樹是第三紀(Tertiary Period)的冰河期孑遺物種。樹葉含有麥芽糖醇、山梨糖醇、以及多種醣類衍生化合物,這是造成它在落葉能散發甜香氣息的因素。葉片近圓形或濶卵形,在基部處為心形,葉子在長枝條上為兩兩對生,短枝條上為單生,也有直接在樹幹上長出來,葉子邊緣有圓鈍鋸齒狀,春季嫩葉是紫色,夏季為綠色,秋季由於各種環境因素,葉子呈現出淡黃色、黃色、橙色、紅色、紫色等豐富色彩。

連香樹雌雄異株,花先葉開放。當冬季葉子紛紛凋落後,冬芽已在為來年紅豔豔的花做儲備,果實由狹長豆莢組成,樹幹通直可高達四十公尺,有垂直淺裂,樹皮深灰褐色,質材細緻廣被使用是珍貴樹材。

當您漫步在秋天的北國街道時,鼻中飄進一股股香甜若焦糖的悅人氣味時,請張開四目略略搜尋,就會找到這種株高10-40米,小葉園巧的活化石樹木。

補充說明:
該種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的孑遺種單科植物,是較古老原始的木本植物,雌雄異株,結實較少,天然更新困難,資源稀少,已瀕臨滅絕狀態,因此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中國植物紅皮書》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是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

認識惠斯勒—灰土撥鼠

認識惠斯勒—灰土撥鼠
2024/07 攝於Whistler

土撥鼠(groundhog)是旱獺(marmots)的通稱,已知全世界的土撥鼠有15種。其中,灰土撥鼠是少數以高山為棲息地的哺乳動物之一。當灰土撥鼠感受到侵者或潛在的捕食者出現時( 例如:土狼或野狗 )會發出口哨聲似的尖銳高音互相警告,口哨(whistle)正是惠斯勒(Whistler)名稱的由來。
土撥鼠為日行性動物,活動期主要在夏季的早上及下午傍晚,避開陽光強烈的中午時段。在食性上,土撥鼠是草食動物,其食材包括各種蔬菜、禾草、莓果、地衣、苔癬、根、花等等。在夏季活動期間,土撥鼠會大量進食。憑藉其強壯的短腿與擅於挖掘的腳爪,攫取大量食物。土撥鼠的門牙發達,可快速咀嚼切碎食物。因此,可以在短短的夏季期間,累積體內脂肪以備過冬。到了10月,土撥鼠因大量進食的結果而發胖,體重增加一倍,動作遲緩,體型如豬,又因為會發出哨聲,因此被膩稱為”口哨豬”。
土撥鼠於11月進入冬眠期,直到次年至1月間。在此期間,其藉著積聚於體內的大量脂肪,同時配合睡眠降低新陳代謝率,心率下降,心跳從80~100次/分,減至8~10次/分,體溫下降到接近冰點,以度過無法進食的嚴冬。
如前所述,土撥鼠家族有15種之多,分別分布於亞洲、 歐洲、及北美洲。其中,北美地區有六種。平均體重多為4~5公斤。體型最大的為北美土撥鼠,其體重可達10~14公斤。而棲息於黑梳山的灰土撥鼠體型較小,其肩膀和上背覆蓋著灰白色的毛,性喜活動於岩石豐富的高山地帶。土撥鼠也如所有囓齒動物一樣,門牙在一生中不斷地生長。事實上,牠們進食不僅是為了營養,也是為了幫助自己磨牙。
夏季搭纜車上黑梳山與惠斯勒山,可經常看到這些毛絨絨,長相可愛討喜的灰土撥鼠。
友善提醒:探訪問野生動物時,請務必尊重並保持距離觀察

攝    影: 詹靜儀
資料來源: 惠斯勒公園管理處

惠斯勒Whistler

惠斯勒Whistler

冰川

15,000年前,加拿大BC省被廣闊的冰原覆蓋。隨著1500公尺厚的冰川融化,切割出太平洋海岸山脈,其中包括惠斯勒山谷,並形成Lost、 Alta、Alpha、Nita、Green等湖泊 。

冰川的水之所以呈夢幻的藍綠色是因為透過冰塊的磨擦將岩石的沉積物磨碎,輕質顆粒長期懸浮在湖泊中,水會吸收紅色等波長較長的光,而粒子反射波長較短的藍色,、綠色,湖泊因而顯現藍綠色的夢幻色彩 。

從惠斯勒的黑梳山俯視山下的Green Lake (右方中間橫向長條狀奶綠色湖泊)
攝於Green Lake

攝於Lost Lake

Peak 2 Peak Gondola

自2007年開始建造,二年內完成,耗資5,100萬加幣 ,連接惠斯勒山和黑梳山兩座並排山脈 ,距地面最高(436米)紀錄。直到2017年前,是無支撐跨度最長的世界紀錄(3.03公里)。
優點:能耗低、載客量高、舒適度高、發車頻繁、風穩定性強、地面距離和繩索跨度更大、行駛速度高。
兩座纜車塔和機械在瑞士的工廠建造,90噸的捲軸由德國製造的重載拖車和牽引車負責輸送,該拖車的液壓滑動系統,無需起重機即可將捲軸從軌道車上卸載。纜車機械則安裝在混凝土上,馬達安裝在其中;牽引繩的兩端被拼接成67m長的辮子,形成可拉動船艙的連續環,14個人耗費15個小時才完成拼接。

高聳山峰、千年冰川、湛藍湖泊、常綠樹林,惠斯勒山谷的原住民口耳相傳:“當水流改變方向,你就在另一個領土上了。

惠斯勒位於Lil’wat(鹿人)民族的領土上,他們從綠湖的村莊出發,到高地(Cheakamus或Squamish的源頭)狩獵。偶爾也冒險到其他沿海溪流。但天花摧毀了Lil’wat民族,19世紀50年代只剩極少數在Pemberton山谷的村莊。

生態

惠斯勒滑雪場的設計遵從生物學家、林務人員和山地規劃師的考量,以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前提,保護野生動物和魚類。

惠斯勒70%的樹種是高山冷杉,其餘是鐵杉、雪松。

夏日運動

惠斯勒25年歷史的山地公園小徑”MOUNTAIN BIKE TRAILS“培養眾多熱衷挑戰崎嶇陡峭下坡地形的愛好者。

專業配備有:全罩式頭盔、厚墊防護衣(包括膝蓋、 手肘)、護目鏡(防止灰塵和碎片)、透氣且吸溼排汗的服裝、踏板抓地力和控制力優良的運動鞋。
像滑雪場一樣分區:新手在綠藍色的路線練習,很多學齡前的小小孩騎著小小車參加,高手在黑線。人人都有機會參加比賽,獲得獎品。平日也有男生之夜或女生之夜,提供交友的聯誼活動。5月~10月更可享用住宿20% off,活動15% off。

攝    影: 詹靜儀

資料來源: 國家公園管理處

庭園秋色植物 分享 – Sorbus Joseph Rock/Joseph Rock Mountain Ash 喬瑟夫洛克花楸

庭園秋色植物 分享 – Sorbus Joseph Rock/Joseph Rock Mountain Ash 喬瑟夫洛克花楸
文/照片: Jacqueline Lee

“約瑟夫·洛克”花楸的外觀如同它的起源一樣夢幻- 植物獵人約瑟夫洛克(Joseph Rock,1884-1962) 1932年在中國雲南西北部的雲石山收集植物種子時發現,將之帶回歐洲推廣,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Joseph Rock Mountain Ash 直立的樹幹可長九公尺高,有著六公尺寬的圓型樹冠,四季皆具有觀賞價值。

春季,它會產生4英寸的白色花朵簇,開滿一樹白花。

夏季,它的藍綠色葉子(羽狀複葉至多21片子葉)長滿圓型樹冠,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秋季,它的枝椏掛著串串的奶油色漿果,葉面由綠轉橙紅再轉深紫紅,葉背帶著淡淡的金棕色可讓您駐足屏住呼吸不想離去。


初冬,葉落盡只剩滿樹的奶油色漿果掛滿樹,很有耶誕節的氣氛。



與其他花楸屬物種(例如S. aucuparia)不同,“約瑟夫洛克”似乎不在庭園中自然播種。一些植物學家認為“約瑟夫洛克”是某種中國花楸變種,自行繁衍的能力不佳。



深秋,大溫繽紛的秋葉落地,一切歸於寧靜,這時只剩針葉樹及冬青這類常綠的植物,以及酸蘋果、山楂果、花楸果點點色彩在樹梢。花楸有近二百個品種,多數是不同色度的紅色漿果,Joseph Rock Mt Ash不同於其它的乳白色漿果非常醒目,是受歡迎的造景品種;在社區中散步時,不妨留意您的鄰居是否也種了一株。

溫哥華壁畫點亮了人們的心-《My Journey Home》

溫哥華壁畫點亮了人們的心-《My Journey Home》

圖/文:顧沁Grace Cool

自2016年起,每年夏天溫哥華都會舉辦壁畫節Vancouver Mural Festival,整座城市都是藝術家們的畫布。漫步街頭時順便欣賞別具匠心的壁畫,感受藝術家透過畫作傳達的的心路脈搏。溫哥華壁畫節體現社區的真正價值,將大家聚在一起,更將平時較不關心公共事務的人們給吸引了過來。藝術不僅點亮社區,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作品名稱《My Journey Home》
作  者Melanie Jewell
所在位置Main Street & E14 Ave上

壁畫《My Journey Home》是由一位來自加拿大西北地區的原住民藝術家Melanie Jewell於 2022 年所創作。《My Journey Home》不僅僅是一幅藝術作品,它還承載著深厚的情感背景。作者Melanie藉著此壁畫向母親 Jeannie Marie-Jewell 和已故祖母 Sophie Marie 致敬。母親與祖母的這段經歷對她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Melanie的母親 Jeannie是北領地學校的寄宿學生。1967 年 10 月 10 日,Jeannie被告知母親病重,她向學校請假返家探望母親,但當她到家時卻沒見到任何人,也沒人帶她去見母親,直到第二天早上母親遺體被帶回家,她的姐妹們叫醒她並告訴她:母親今早去世了。因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讓Jeannie 覺得深感遺憾,直到晚年都無法釋懷。

祖母Sophie Marie共生了 14 個孩子,這幅壁畫上的 14 隻熊分別代表作者的阿姨和叔叔們,壁畫左側的熊媽媽則是她的祖母,畫中祖母抱著女兒,也就是作著的母親Jeannie,這是母親Jeannie非常渴望卻未能實現的最後一次擁抱。 作著藉著壁畫達成母親的願望。
這幅作品的靈感來自加拿大西北地區的北極光。壁畫中出現的極光象徵著敬仰的先人們的精神,能將每個人聯繫在一起,也能治癒所有親眼看到極光的人們。作者將這幅壁畫獻給她的母親和祖母,她從未見過祖母,但她知道在她的人生旅程中祖母會如同極光般一直支持著她,甚至治癒她。曾經為祖母翩翩起舞的北極光現在也為自己翩翩起舞,這讓她感到非常欣慰。

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