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會員提供
高達7米;莖幹樹皮灰白色,片狀剝落;幼枝略呈四棱形,紅褐色,疏被短柔毛;葉對生,厚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頂端長尾尖,基部鈍圓或略呈心形,下面脈上有稀疏柔毛;圓錐花序近塔形頂生,由多數密集呈頭狀的穗狀花序組成,花序分枝開展;花冠白色,芳香;筒狀漏斗形,外面密生倒向短柔毛;果為瘦果狀核果,長圓形,外具10條縱棱和疏生糙毛,冠以宿存而增大的5萼裂片,裂片紫紅色。3月中下旬展葉,5月上中旬出現花蕾,到7月初開花,花期較長,可延至9月上旬,果實於10月成熟。
七子花的名字源自它的花序,穗狀花序有12輪,每輪有7朵花,包括1對有3朵花的聚繖花序和1朵頂生的單花,7朵結成有總苞的頭狀花序,故得名七子花。
七子花是中國特有的單種屬稀有植物,分佈在湖北興山縣,浙江天台山、四明山、義烏北山、昌化湯家灣及安徽徑縣和宣城等地,生於海拔600-1000米的懸崖峭壁、山坡灌叢和林下。現在野生資源極少,1999年被列入《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名錄,保護級別為Ⅱ級漸危。
七子花是1916年由美國植物分類學家奧爾福德(Alfred Rehder)命名的,利用的是1907年威爾遜(EHWilson)在湖北西部收集的標本,1952年英國植物學家肯尼思(KennethAiry Shaw)把來自浙江的標本命名為H.jasminoides,後來發現二者是同一種植物。1980年七子花被美國植物考察團引入美國,陸續被擴散到歐洲,到目前為止,七子花已經在許多國家紮根繁衍。
七子花株形優美,樹幹灰白光滑,幼枝紅褐,葉片波浪狀捲曲,非常優美;花色潔白,繁花錦簇,我們看到的經常有紅色花片,以為是花朵,其實這是花萼片,和忍冬科的六道木相似,萼片宿存,葉狀副萼片在花謝後仍然留在果實上,並繼續膨大,顏色轉為紫紅色,甚為奇觀。
花開季節,七子花滿樹繁花,紅白相間,姿態優美;果實晶瑩,色澤鮮豔;微風拂煦、花枝搖拽;花香四溢,清馨素雅;可與紫薇媲美,花期長,花色嬌美,因而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園林庭院極佳的觀賞花木品種。
七子花由於人為砍伐和環境棲息地的生態變化,再加上種子萌發率低,數量日趨減少,因而處於漸危狀態,據報導原產地湖北興山已經找不到七子花的痕跡了,目前僅間斷分佈於浙江的大盤山、北山、天台山以及安徽的涇縣和宣城的少數地區。
通過對七子花的研究和培育,發現七子花適應性強,耐旱耐脊薄,適合在多種類型土壤中種植,包括鹼性的土壤,無性繁殖(扦插)成活率高。並且七子花極耐寒,在北美地區能抵抗零下-24℃的低溫,在英國能耐零下-12℃的低溫,從中國國內來看,北京植物園栽培的七子花生長繁茂,並能大量開花,因此七子花適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