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阿姆海灣的生態

西米阿姆海灣的生態

作者:林聖哲 

西米阿姆海灣(Semiahmoo)位於素里市南方,有金寶河(Campbell River)由美加邊境的境海灣(Boundary Bay)入海。五千多年來,這裡住著海岸沙里西(Salish)原住民。當喬治溫哥華船長於1792年將發現號停靠在海灣時,西米阿姆族的村落在這裡。目前仍有一些族人居住在金寶河出口的原住民保留地。您可以在白石鎮東海灘上發現一個冰河時期的遺跡-白色巨大石頭,可作為航海的指標,這也是白石鎮(White Rock)名字的來源。

金寶河發源於蘭里市(Langley),沿著素里南方,美加邊境於西米阿姆海灣入海。每年總有數以千計的Coho鮭魚與鱒魚回來產卵,河口處為生物繁殖最豐富的地方,自然成為許多避寒度冬的野鴨的良好棲息地。同時,這裡也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溫暖、兩量最少的地區之一。晴朗的天氣,你不難由海灘看見成群的各種潛鳥(Loon)、鷿鷈(Grebe)與水鴨,這裡也是一些罕見野鳥的棲息地,如黃嘴潛鳥。

黃嘴潛鳥春天在北美洲西北角,阿拉斯加北方繁殖。冬天大多仍留在北極,少數會沿著太平洋海岸南下覓食。近五十年來,科學家發現它們有逐漸南移的趨勢。黃嘴潛鳥最喜歡棲息於隱蔽的水域,如海灣或內海,其次為港區或鹹水湖、開放水域、外海、湖泊等地區。大多覓食魚類。

西部與角鷿鷈很常見,紅頭鷿鷈也可見得,耳鷿鷈則較罕見。其他常見的冬季水鴨有綠頭鴨(Mallard)、尖尾鴨(Pintail)、美洲赤頸鴨(Wigeon)、大小斑背潛鴨(Scaup)、一般與巴洛氐金眼鴨(Goldeneye)、白帽鵲鴨(Bufflehead),三種海番鴨(Scoter)、丑鴨(Harlequin Duck)、老婦鴨(Oldsquaw),以及秋沙鴨(Mergansers)。當然你也可以看見各種海鷗,如灰翅鷗、喵鷗與環嘴鷗。誰說溫哥華的冬天很無聊。

Parasitic Jaeger 短尾賊鷗

Parasitic Jaeger 短尾賊鷗

文:曾秋文老師

照片:曾秋文老師

賊鷗這一科鳥類的外型與一般的鷗科類似,行為卻如海盜般地搶奪其他鳥類口中、甚至已經吞入囊中的食物,也偷竊其他鳥巢的蛋甚至幼鳥為食,因此中文稱牠們為賊鷗!

post-Jaeger-1

短尾賊鷗分布圖(取自The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post-Jaeger-2

淡色型短尾賊鷗

post-Jaeger-5

短尾賊鷗追逐裏海燕鷗(Caspian Tern)

post-Jaeger-6

短尾賊鷗追逐小黑頭鷗(Bonaparte's Gull)

post-Jaeger-4

淡色型短尾賊鷗

post-Jaeger-3

淡色型短尾賊鷗

post-Jaeger-8

小黑頭鷗(Bonaparte's Gull)吐出囊中的魚獲

post-Jaeger-7

短尾賊鷗追逐小黑頭鷗(Bonaparte's Gull)

post-Jaeger-1 post-Jaeger-2 post-Jaeger-5 post-Jaeger-6 post-Jaeger-4 post-Jaeger-3 post-Jaeger-8 post-Jaeger-7

今天介紹的Parasitic Jaeger短尾賊鷗,是賊鷗科(Stercorariidae)賊鷗屬(Stercorarius)裡3種賊鷗的其中一種,春天飛到北極苔原繁殖,冬天生活在溫暖海洋上,也是這3種賊鷗裡比較有機會從陸地上觀賞到的賊鷗。在溫哥華地區為春、秋過境鳥類,每年大約在5月和9、10月比較容易看到。 (另外兩種為Long-tailed Jaeger長尾賊鷗和Pomarine Jaeger中賊鷗。)

 短尾賊鷗體型: 雌鳥略大於雄鳥。長: 37-53 cm(14.6-20 in)。重: 301-585 g(10.6-20.6 oz)。翼展: 108-118 cm(42.5-46.5 in)。體型大約略小於溫哥華常見的環嘴鷗(Ring-billed Gull)。

特徵: 短尾賊鷗分淡色型、中間型和暗色型3種色型(一般淡色型比較常見)。淡色型繁殖羽(3-11月)嘴、腳、虹膜黑色,從上嘴基到頭頂黑褐色,看似戴著一頂小黑帽,前頸白色後頸淡黃色,頸下有淡黑褐色胸帶,腹部白色,背、翅膀至尾羽黑褐色,中央2根尾羽凸出。飛行時初級飛羽基部的白斑明顯,可與其他鷗科區別。非繁殖羽(11月-3月)時脇到下腹部前後有黑色斑紋。暗色型全身黑褐色。中間型介於淡色和暗色之間,從灰色的頸部和黑褐色頭頂也可以感覺到戴著一頂小黑帽。

棲地: 繁殖於北極苔原,非繁殖期漂泊於大海。

食性: 繁殖期捕食鳥類、鳥蛋、幼鳥,也吃齧齒類、昆蟲、腐肉、漿果等。在大海生活時則追逐搶奪其他海鳥的漁獲,直到海鳥丟棄或吐出漁獲食物,也撿拾漁船丟棄的食物。

 繁殖: 築巢於苔原地面。一窩約1~2顆蛋。孵化期24-29天。離巢後配偶各自在海上生活,若繁殖有成功、隔年又同時回相同繁殖地則配偶關係可以持續數年。

溫哥華比較容易見到短尾賊鷗的地點: 

由於賊鷗生活於大海,所以要盡量尋找靠近海邊的突出地點都有可能,如: Iona Beach south Jetty、Blackie Spit、Tsawwassen Ferry Terminal Jetty、White Rock Pier、UBC-Cecil Green & Museum of Anthropology Grounds、Maplewood Conservation Area和美國的Lighthouse Marine Park, Point Roberts等地。 

傑里科公園(Jericho Beach Park)的紅翅黑鸝

傑里科公園(Jericho Beach Park)的紅翅黑鸝

在溫哥華地區的人們,大都知道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與伊麗莎白女王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但並不多人知道溫哥華市第二大公園為傑里科公園(Jericho Park),它的面積為五十四公頃,與後者相近,為史丹利公園的六分之一。在這裡,您可以觀賞到各不相同的各種野鳥與水鴨。傑里科公園的名稱源自1860年間,有一位Jeremiah Roger在此曠野森林邊緣建築營地,砍伐樹林,而後由聯邦軍方購得,繼而轉給溫哥華市政府。

紅翅黑鸝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雄鳥 IA0T9184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雄鳥 3B5X0512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雄鳥 3B5X8984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雌鳥 A29I6298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雄鳥 IA0T9184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雄鳥 3B5X0512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雄鳥 3B5X8984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雌鳥 A29I6298 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

除了夏季外,這裡一年四季都適合賞鳥。傑里科公園擁有海灘、海灣、草原、灌木叢、池塘、濕地、與混合林地,是各種野生鳥類棲息地。它位於溫哥華的北邊,公園內有大片可以放風箏的大草原,以及兩個許多水鴨棲息的池塘。它擁有一片約200公尺長的沙灘,與海邊步道,為附近居民最喜愛漫步、溜狗的場所。您可以一面散步健行,一面欣賞美麗的海景與落日。

秋冬的海岸,來了不少北方與內陸的潛水鴨,一群群的鵲鴨(Goldeneye)游來游去,好不熱鬧。外面的岩岸生長著貝類,海星等軟體動物,為許多海鳥的最佳食品。如鵲鴨(Goldeneye)、巨頭鵠鴨(Bufflehead)、海番鴨(Scoter)、鸕鶿(Cormorant)、潛鳥(Loon)、丑鴨(Harlequin Duck)、斑背潛鴨(Greater Scaup)、以及難得一見的長尾鴨(Long-tailed Duck)等。

公園西側與東側的池塘並不深,其池畔可說是草原濕地。這裡是吃水草與穀類,戲水鴨的天堂。如綠頭鴨(Mallard)、加拿大雁(Canada Goose)、葡萄胸鴨(American Wigeon)以及混在其中的紅頭歐亞赤頸鴨(Eurasian Wigeon)等。池塘中生長著許多浮游生物、甲殼類與小魚,則是潛水鴨最佳的食物。如鏡冠秋沙鴨(Hooded Merganser)、巨頭鵲鴨(Bufflehead)、以及斑嘴巨鷿鷉(Pied-billed Grebe)的棲息處。空中可見到許多灰翅鷗(Glaucous-winged Gull)與原鴿(Rock Pigeon)到處飛翔。

池塘中通常可見各種度冬的水鴨,包括吃素的加拿大雁(Canada Goose)、綠頭鴨(Mallard)、林鴛鴦(Wood Duck)、赤頸鴨(Wigeon),還有覓食水生生物的潛水鳥,如美洲瓣蹼雞(American Coot)、鏡冠秋沙鴨(Hooded Merganser)、普通秋沙鴨(Common Merganser)、巨頭鵲鴨(Bufflehead)、大小斑背潛鴨(Scaup)、帆背潛鴨(Canvasback)。

其四周的混合林則是各種鳴雀與猛禽鳥類的棲息處。森林中偶爾可見前來覓食昆蟲或種子的小鳥,如黑頂山雀(Black-Capped Chickadee)、金冠戴菊(Golden-crowned Kinglet)、鳾(Nuthatch)、旋木鳥 (Creeper)、絨啄木鳥(Downy Woodpecker)、冬鷦鷯(Winter Wren)、歌帶鹀(Song Sparrow)、暗眼燈草鵐 (Dark-eyed Junco) 、斑點䳭鵐(Spotted Towhee)等。當然您也不難聽見烏鴉(Crow)與暗冠藍鴉(Steller’s Jay)低沈的叫聲。有時,您可以看見成群的松金翅雀(Pine Siskin)與叢山雀(American Bushtit),忙著在樹梢覓食昆蟲的蛹。每年五月正值候鳥過境,或許您也有機會觀賞到各種美麗的林鶯(Warblers)在樹梢歌唱。

每年二、三月繁殖期,總有一大群紅翅黑鸝(Red-winged Blackbird),自南方飛來這裡築巢,產卵。牠們常群居於野草濕地,廣泛分佈於北美洲東西岸各地。雄鳥生長到第二年,翅膀上出現紅黃羽毛,十分鮮艷,其他體羽為黑色而得名。雌鳥與其他野鳥相同,全身僅為樸素的棕色,足以保護自己,免於被猛禽鳥類攻擊。牠們經常集體活動。在維吉尼亞州曾有一千五百萬隻的記錄。當牠們成群飛過,天空頓時黑暗,蔚為奇觀。繁殖期間,雄鳥總是比雌鳥早到濕地附近,選擇適當的生存環境。通常在水蠟燭(Cattail)、莎草(Rush)樹叢內築巢,一般都靠近水邊。四、五月間產下四個蛋,由雌鳥孵蛋,十天就孵出小鳥。牠們以穀類或野種子為食,但四分之一的食物為肉類,如飛蛾、甲蟲、毛蟲、蚱蜢、蜘蛛、蝸牛,在公園內也撿食人們丟棄的麵包與雜食。牠們在繁殖期,常站在水蠟燭頂端,引頸高歌,向其他野鳥表達牠的領域所在,希望為牠們的下一代爭得較好的生存空間、精神可嘉!

白化的橫斑林鴞 Barred Owl

白化的橫斑林鴞 Barred Owl

照片:Devon Yu

編輯:Serena Su

大森林裡的白色天使

白化的橫斑林鴞(Strix varia)Northern Barred Owl

是雪鴞嗎?

仔細觀察,身型較雪鴞大,也沒有雪鴞身體和翅膀上不同數量的黑色或棕色斑紋。從遠處看這隻鳥幾乎是純白色的,但眼睛的顏色和褪色的羽毛看出牠不是白化病,而是鳥類學家所說的「白化鳥」。可能是由遺傳引起,當一隻鳥產生較少的黑色素和其他色素時,或者可能營養不良,或飲食中沒有換新羽毛時產生色素的必要成分時,極有可能產生白化的現象。

白化病、部分白化病或白化病的鳥類讓人著迷。白化鳥類有純白色的羽毛、粉紅色或紅色的眼睛。而大多數的白化狀況的鳥是部分白化現象,羽毛的色素能賦予鳥類特殊的外觀,也能增加結構強度,易黑色色素能加強易磨損的羽毛,真正白化病的鳥類在缺乏所有保護色素,眼睛在沒有黑色素保護下也容易失明,少了黑色素幫忙使得白化鳥類很難在野外生存。

後院的網紅- 蜂鳥

後院的網紅- 蜂鳥

照片提供:會員
文字編輯:Serena Su

蜂鳥是很受歡迎的後院鳥類,很容易被花朵及糖水吸引。當放置蜂鳥餵食器,請置入一份白糖和四份水的混合糖水,不要使用蜂蜜或食用色素; 並記得在水變得渾濁或變色之前先換水,在炎熱的天氣中,糖水會迅速發酵產生有毒酒精。


Anna’s Hummingbird 紅喉蜂鳥、朱紅蜂鳥

圖一 Anna’s Hummingbird 紅喉蜂鳥雄鳥

棲息於北美西岸,是屬於常見的蜂鳥種類,有「會變臉的蜂鳥」或是「飛行的寶石」之稱。在小型鳥類中,朱紅蜂鳥屬於中型的蜂鳥,有十公分長,牠有筆直的鳥嘴和寬廣的鳥尾。蜂鳥的腿很小,既不能跳也不能走路。紅喉蜂鳥又叫安娜蜂鳥,在較北方或較南方的紅喉蜂鳥會因氣候而遷徙,但大多數喜愛留在同一區域,大溫也因為天氣適宜,很多成了留鳥,冬季不南返。  

紅喉雄性蜂鳥頭部與頸部羽毛有紫桃紅色的鮮艷色澤,會隨著光線而變化,而雌鳥是全身覆蓋綠色與亮光的羽毛,並夾雜著紅色亮點,眼睛後方可以看到白色斑點。求偶季節可與一隻以上的異性交配,如交配成功則由雌鳥單獨築巢、孵育,幼鳥表徵類似成年雌鳥,不成熟的雄鳥,顏色不明顯,隨著慢慢成熟才會開始形成雄性的彩色與圖案,喉嚨也會逐漸會出現雄蜂鳥紅色斑點特徵。

圖二 Anna’s Hummingbird 紅喉蜂鳥雌鳥

Rufous Hummingbird 棕煌蜂鳥

圖三 Rufous Hummingbird 棕煌蜂鳥雄鳥 (雌鳥請見20200401的蜂鳥築巢影片) 

棲息於北美西岸與中美,是一種候鳥,會隨季節由中美洲往阿拉斯加遷移,屬於小型的蜂鳥,大約有八公分長。棕煌蜂鳥非常驍勇好鬥,當它拜訪大溫時,住在後院的朱紅蜂鳥留鳥會落荒而逃;它們極度領土化,攻擊任何來訪的蜂鳥,包括大得多的物種像小花栗鼠之類。

雄鳥全身偏棕紅色,胸前有白色羽毛,鳥冠和背部羽毛偶有出現綠色,臉則為紅褐色,喉嚨部分出現橘紅色斑塊;雌鳥主要是褐色,加上偶有出現綠色和白色的羽毛,喉嚨中心則有橘色的羽毛,褐色尾巴有白色的尖端,雌鳥比公鳥稍微大一點。

請參考:https://www.thespruce.com/annas-hummingbird-387220

近期活動